贵州扶贫云:大数据助力脱贫攻坚的智慧引擎”
贵州扶贫云是一个依托大数据和云计算技术,通过“云上贵州”系统打造的精准扶贫平台。该平台自2015年上线运行以来,在贵州省的扶贫开发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,主要功能及运行情况如下:
1. 精准动态监测:扶贫云平台对贵州省623万贫困人口、9000个贫困村、934个贫困乡镇、66个贫困县进行重点动态监测,成为全国脱贫攻坚档案库的重要组成部分。

2. 数据综合分析:平台通过运用大数据手段,对疑似漏评采集、入户核查、计划脱贫标识、帮扶措施覆盖分析等特有功能进行数据综合分析,帮助全省各地标识计划脱贫36万余户140万余人。
3. 信息透明公开:扶贫云平台实现了大数据对贵州扶贫开发工作的精准管理、动态管理、科学管理,确保扶贫信息公开透明。
4. 跨部门数据共享:通过“云上贵州”平台接口,建立大扶贫数据交换机制,与省国土厅、省教育厅、省旅发委等多家单位签订数据保密协议、数据传输协议,打破数据孤岛,形成部门互通、上下联动的“大扶贫大数据”体系。
5. 特色功能:平台在全国率先开发了疑似漏评采集、入户核查、计划脱贫标识、帮扶措施覆盖分析等特有功能,有效推动扶贫工作数字化、动态化、精准化。

6. 地理信息系统(GIS)应用:扶贫云以GIS为基础,建成以建档立卡贫困户和项目资金为重点的扶贫工作移动巡检系统,实现对扶贫项目随时抽查、随地核查。
通过这些功能,贵州扶贫云有效提升了扶贫工作的精准性和透明度,推动了贵州省的脱贫攻坚工作。云端之上,扶贫新篇——贵州扶贫云的智慧之旅
想象你正站在贵州的大山之巅,脚下是蜿蜒的山路,远处是云雾缭绕的村庄。这里,曾经是贫困的代名词,但如今,随着贵州扶贫云的上线,一切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。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云端的世界,看看贵州是如何用科技的力量,让扶贫工作变得更加精准、高效。
一、云端之上,数据编织扶贫梦
贵州扶贫云,这个名字听起来就充满了科技感。它不仅仅是一个平台,更是一个连接政府、企业、社会组织和贫困群众的桥梁。在这个平台上,数据成为了扶贫工作的核心。
想象你是一位扶贫干部,每天需要处理大量的信息。以前,你可能需要翻阅厚重的纸质文件,但现在,你只需要打开电脑,就能看到所有你需要的数据。这些数据,从贫困人口的分布、收入情况,到产业发展、教育资源,应有尽有。
贵州扶贫云利用大数据技术,对贫困人口进行精准识别,实现了“一户一档”的管理。这样的管理方式,让扶贫工作更加有的放矢,不再盲目。
二、指尖之间,就业机会触手可及
就业是扶贫工作的重中之重。在贵州扶贫云上,有一个专门的就业板块,为贫困群众提供了大量的就业信息。
还记得那位在路边等活儿的严美朝吗?现在,他再也不用担心找不到工作了。通过贵州扶贫云,他可以轻松地找到附近的零工市场,实现家门口就业。
威宁县的零工市场,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。这里聚集了大量的闲散务工人员,他们可以通过平台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。目前,已经有5404人在这里登记,其中脱贫劳动力就有3493人。
三、小车间,大作为
在贵州,还有许多像永联加工有限公司这样的就业帮扶车间。这些车间,虽然规模不大,但却为搬迁群众提供了就近就业的机会。
杨昌珍就是其中的一员。她以前住在镇远县江古镇,搬迁后,她就在家门口的加工车间上班。这里不仅有专业的岗前培训,而且工资待遇也不错。
贵州明确支持就业帮扶车间可持续发展,目前全省共建成1437个,吸纳就业16.5万人,其中搬迁群众就有2.49万人。
四、防返贫,智慧守护
扶贫工作,不仅要脱贫,还要防止返贫。贵州扶贫云建立了防返贫监测系统,对脱贫不稳定户、边缘易致贫户和突发严重困难户进行动态监测。
晴隆县的王茜,因为家人患病,家庭经济陷入困境。她的信息很快就被上传到防返贫监测系统,辖区工作人员第一时间登门了解情况,并通过安排公益岗位等方式增加她的家庭收入。
这套防返贫检测系统,已经帮助超过62万人摆脱了返贫风险。
五、乡村建设,美丽升级
除了扶贫工作,贵州扶贫云还关注乡村建设。通过平台,可以了解到各地乡村建设的最新动态。
在河北涉县大洼村,村民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。这里不仅基础设施完善,而且还有咖啡馆、精品民宿等文旅业态,吸引了大量游客。
曹海丽是村里的饮品店主,她笑着说:“乡村美了,我们的生意也好了。”
贵州扶贫云,就像一位智慧的大使,用科技的力量,为贵州的扶贫工作插上了翅膀。在这个云端的世界里,每一个人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,共同书写贵州扶贫的新篇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