古代满100岁的人称为什么:揭秘古代满100岁之人尊称“期颐”的由来与意义
在古代,满100岁的人被称为“期颐”。这个称呼源于《礼记·曲礼上》中的记载,原文为:“百年曰期,颐。”其中,“期”表示时间的长久,“颐”则指养,合起来表示到了百岁,应当颐养天年,享受天伦之乐。这个称呼体现了古代社会对长寿者的尊重和祝福。你知道吗?在古代,人们对于年龄的称呼可是非常有讲究的哦!今天,就让我带你一起探索古代满100岁的人究竟被称为什么呢?
一、期颐:百岁老人的尊称

在古代,满100岁的人被称为“期颐”。这个称呼可是大有来头的哦!据《礼记·曲礼上》记载:“百年曰期、颐。”这里的“期”意味着期待,而“颐”则是指供养。简单来说,就是指百岁老人饮食起居不能自理,一切都需要期待别人供养或照顾。
二、期颐的由来
那么,为什么百岁老人会被称为“期颐”呢?这还得从古代的孝道文化说起。在古代,孝道被视为一种美德,而孝子们更是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照顾年迈的父母。因此,当一个人活到100岁时,就意味着他需要更多的照顾和关爱,所以就有了“期颐”这个称呼。
三、期颐的象征意义

除了实际的意义外,“期颐”这个称呼还蕴含着丰富的象征意义。它代表着长寿、健康和幸福。在古代,人们相信,能够活到100岁的人,一定是得到了上天的眷顾,因此,他们也会被赋予更多的尊重和祝福。
四、古代其他年龄称谓
当然,除了“期颐”之外,古代还有很多其他的年龄称谓。比如:
- 垂髫之年:泛指儿童,因为古代小孩头发下垂,由此引申指未成年的人。
- 黄口:指十岁以下的儿童。
- 幼学:指十岁的儿童。
- 金钗之年:指女孩十二岁。
- 豆蔻年华:指女孩十三岁。
- 冠者:指成年人。
- 桃李年华:指女子二十岁。
- 花信年华:指女子二十四岁。
- 怨女:指年龄大而没有结婚的女子。
- 旷夫:指年龄大而没有结婚的男子。
- 有室、有家:男子娶妻、女子出嫁之年。
五、期颐的传承与影响
如今,虽然我们已经进入了现代社会,但“期颐”这个称呼依然被保留下来,用来尊称那些长寿的老人。这不仅仅是对他们的一种尊重,更是对传统孝道文化的传承。
古代满100岁的人被称为“期颐”,这个称呼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象征意义。让我们一起传承和弘扬这种美德,祝愿每一位老人都能健康长寿,幸福安康!